AB资源网(www.xxab.cn)服务器导航站-找服务器商就上AB资源网
百度360必应搜狗本站头条
【本站公告】:本站互助计划,欢迎有活动的服务器商免费投稿,免费收录,最新收录会在首页展示! - 站长QQ:6502567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档 > 正文

探究服务器的核心:x86和risc的区别 (服务器 x86 risc)

AB资源网 2023-09-20 01:21 1108 浏览 0 评论

探究服务器的核心:x86和RISC的区别

探究服务器的核心:x86和risc的区别 (服务器 x86 risc)

服务器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设备,而作为服务器的核心,其处理器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。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服务器处理器为x86和RISC,二者拥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,本文将为大家探究它们的区别。

一、x86处理器

x86处理器是IBM公司在1981年推出的之一款微处理器。它由Intel公司推广并广泛应用于PC领域,因此x86微处理器成为了目前市场上最为普及的处理器架构之一。x86处理器性能强,且易于使用和开发,使其成为业界的主流CPU。

x86处理器的更大特点就是拥有完整的指令集架构,包括延迟加载、动态链接、调试指令等等一系列常用的指令,这使得它非常容易开发和使用。同时,x86处理器适合于各种应用场景,从个人电脑和游戏机到高端的企业服务器和云端服务器,都可以使用x86处理器。

x86架构的处理器还拥有非常高的兼容性,向下兼容到1981年推出的之一款x86微处理器,这使得开发商可以更加方便地编写和发布程序,同时也使该处理器成为了公司采购计算机时的优选处理器。

二、RISC处理器

RISC处理器的前身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(RISC,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),RISC处理器采用的是一种精英化配置,缩减指令集,削减指令的长度,减少寄存器数量。因此,与x86相比,它更加小巧、灵活,且具有更高的执行能力和功率效率。

RISC处理器的另一个优势是执行完单个指令的速度非常快,这是因为它将处理器的功能分为了多个阶段,从而提高了指令执行的效率。因此,RISC处理器在高流量情况下的表现非常好,比如网络服务器、大数据处理网络和高性能计算。

同时,RISC处理器还支持高效的多线程和多核处理,使其在高性能计算、科学计算和实时计算方面表现出色。

三、两者的区别

1. 指令集

x86处理器拥有完整的指令集架构,功能比较齐全,而RISC则采用精简指令集,功能相对较少,更加小巧、灵活。

2. 兼容性

x86对各种操作系统以及多种软件都兼容,允许用户在其平台上使用大量的软件。而RISC则需要适配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软件,其兼容性相对较弱。

3. 处理速度

RISC处理器比x86处理器执行指令的速度要快,因为它采用的是单精简指令集,缩减了指令长度,并将处理器的功能分为了多个阶段。这使得RISC处理器在高流量情况下的表现不错,比如科学计算等。

4. 功率效率

RISC处理器的功率效率比x86处理器更高,因为它专注于执行非常简单的指令。由于处理器的功能相对简单,所以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,消耗的能量就更少。

两种服务器处理器各有优劣。在选择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,选取适合自己的处理器。

相关问题拓展阅读:

  • ARM X86 CISC RISC
  • “国产芯”加速崛起,新架构谁担大任?

ARM X86 CISC RISC

参考 ARM X86 区别

RISC的英文全称是“灶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”,即“精简指令集计算机”;

CISC的英文全称为“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”,即“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”。

X86是复杂指令集(CISC)的代表,而ARM(Advanced RISC Machine——高级RISC机)则是精简指令集(RISC)的代表。

关于X86架构和ARM架构这两者谁将统一市场的争执一直都有,但是也有人说这两者根本不具备可比性,X86无法做到ARM的功耗,而ARM也无法做到X86的性能。

我们要明白CPU是一个执行部件,它之所以能执行,也是因为人们在里面制作了执行各种功能的硬件电路,然后再用一定的逻辑让它按照一定的顺序工作,这样就能完成人们给它的任务。也就是说,如果把CPU看作一个人,首先它要有正常的工作能力(既执行能力),然后又有足够的逻辑能力(能明白隐轮高做事的顺序),最后还要听的懂别人的话(既指令集),才能正常工作。而这些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的“架构”,它可以理解为一套“工具”、“方法”和“规范”的。不同的架构之间,工具可能不同,方法可能不同,规范也可能不同,这也造成了它们之间的不兼容——你给一个意大利泥瓦匠看一份中文写成的烹饪指南,他当然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了。

从CPU发明到现在,有非常多种架构,从我们熟悉的X86,ARM,到不太熟悉的MIPS,IA64,它们之间的差距都非常大。但是如果从最基本的逻辑角度来分类的话,它们可以被分为两大类,即所谓的“复杂指令集”与“精简指令集”系统,也就是经常看到的“CISC”与“RISC”。属于这两种类中的各种架构之间更大的区别,在于它们的设计者考虑问题方式的不同。

我们可以继续举个例子,比如说我们要命令一个人吃饭,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命令呢?我们可以直接对他下达“吃饭”的命令,也可以命令他“先拿勺子,然后舀起一勺饭,然后张嘴,然后送到嘴里,最后咽下去”。从这里可以看到,对于命令别人做事这样一件事情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,有人认为,如果我首先给接受命令的人以足够的训练,让他掌握各种复杂技能(即在硬件中实现对应的复杂功能),那么以后就可以用非常简单的命令让他去做很复杂的事情——比如只要说一句“吃饭”,他就会吃饭。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样会让事情变的太复杂,毕竟接受命令的人要做的事情很复杂,如果你这时候想让他吃菜怎么办?难道继续训练他吃菜的方法?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事情分为许多非常基本的步骤,这样只需要接受命令的人懂得很少的基本技能,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,无非是下达命令的人稍微累一点——比如现在我要他吃菜,只需要把刚刚吃饭命令里的“舀起一勺饭”改成“舀起一勺菜”,问题就解决了,多么简单。

这就是“复杂指令集”和“精简指令集”的逻辑区别。可能有人说,明显是精简指令集好啊,但是我们不好去判断它们之间到底谁好谁坏,因为目前他们两种指令集都在蓬勃发展,而且都很成功——X86是复杂指令集(CISC)的代表,而ARM则是精简指令集(RISC)的代表,甚至ARM的名字就直接表明了它的技术:Advanced RISC Machine——高级RISC机。

到了这里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RISC和CISC之间不好直接比较性能了,因为它们之间的设计思路差异太大。这样的思路导致了CISC和RISC分道扬镳——前桐差者更加专注于高性能但同时高功耗的实现,而后者则专注于小尺寸低功耗领域。实际上也有很多事情CISC更加合适,而另外一些事情则是RISC更加合适,比如在执行高密度的运算任务的时候CISC就更具备优势,而在执行简单重复劳动的时候RISC就能占到上风,比如假设我们是在举办吃饭大赛,那么CISC只需要不停的喊“吃饭吃饭吃饭”就行了,而RISC则要一遍一遍重复吃饭流程,负责喊话的人如果嘴巴不够快(即内存带宽不够大),那么RISC就很难吃的过CISC。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要两个人把饭舀出来,那么CISC就麻烦得多,因为CISC里没有这么简单的舀饭动作,而RISC就只需要不停喊“舀饭舀饭舀饭”就OK。

这就是CISC和RISC之间的区别。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问题要比这复杂许许多多,因为各个阵营的设计者都想要提升自家架构的性能。这里面最普遍的就是所谓的“发射”概念。什么叫发射?发射就是同时可以执行多少指令的意思,例如双发射就意味着CPU可以同时拾取两条指令,三发射则自然就是三条了。现代高级处理器已经很少有单发射的实现,例如Cortex A8和A9都是双发射的RISC,而Cortex A15则是三发射。ATOM是双发射CISC,Core系列甚至做到了四发射——这个方面大家倒是不相上下,但是不要忘了CISC的指令更加复杂,也就意味着指令更加强大,还是吃饭的例子,CISC只需要1个指令,而RISC需要5个,那么在内存带宽相同的情况下,CISC能达到的性能是要超过RISC的(就吃饭而言是5倍),而实际中CISC的Core i处理器内存带宽已经超过了100GB/s,而ARM还在为10GB/s而苦苦奋斗,一个更加吃带宽的架构,带宽却只有别人的十分之一,性能自然会受到非常大的制约。为什么说ARM和X86不好比,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因为不同的应用对带宽需求是不同的。一旦遇到带宽瓶颈,哪怕ARM处理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运算性能,实际上根本发挥不出来,自然也就会落败了。

说到这儿大家应该也已经明白CISC和RISC的区别和特色了。简而言之,CISC实际上是以增加处理器本身复杂度作为代价,去换取更高的性能,而RISC则是将复杂度交给了编译器,牺牲了程序大小和指令带宽,换取了简单和低功耗的硬件实现。但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,为了提升性能,CISC的处理器将越来越大,而RISC需要的内存带宽则会突破天际,这都是受到技术限制的。所以进十多年来,关于CISC和RISC的区分已经慢慢的在模糊,例如自P6体系(即Pentium Pro)以来,作为CISC代表的X86架构引入了微码概念,与此对应的,处理器内部也增加了所谓的译码器,负责将传统的CISC指令“拆包”为更加短小的微码(uOPs)。一条CISC指令进来以后,会被译码器拆分为数量不等的微码,然后送入处理器的执行管线——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RISC内核+CISC解码器。而RISC也引入了指令集这个就逻辑角度而言非常不精简的东西,来增加运算性能。正常而言,一条X86指令会被拆解为2~4个uOPs,平均来看就是3个,因此同样的指令密度下,目前X86的实际指令执行能力应该大约是ARM的3倍左右。不过不要忘了这是基于“同样指令密度”下的一个假设,实际上X86可以达到的指令密度是十倍甚至百倍于ARM的。

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地方就是指令集。这个东西的引入,是为了加速处理器在某些特定应用上性能而设计的,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了。而实际上在目前的应用环境内,起到决定作用的很多时候是指令集而不是CPU核心。X86架构的强大,很多时候也源于指令集的强大,比如我们知道的ATOM,虽然它的X86核心非常羸弱,但是由于它支持SSE3,在很多时候性能甚至可以超过核心性能远远强大于它的Pentium M,这就是指令集的威力。目前X86指令集已经从MMX,发展到了SSE,AVX,而ARM依然还只有简单而基础的NEON。它们之间不成比例的差距造成了实际应用中成百上千倍的性能落差,例如即便是现今最强大的ARM内核依然还在为软解1080p H.264而奋斗,但一颗普通的中端Core i处理器却可以用接近十倍播放速度的速度去压缩1080p H.264视频。至少在这点上,说PC处理器的性能百倍于ARM是无可辩驳的,而实际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之前说平均下来ARM只有X86几十分之一的性能的原因。

打了这么多字,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一点,虽然现在ARM很强大,但它距离X86还是非常遥远,并没有因为这几年的进步而缩短,实际上反而在被更快的拉大。毕竟它们设计的出发点不一样,因此根本不具备多少可比性,X86无法做到ARM的功耗,而ARM也无法做到X86的性能。这也是为什么ATOM一直以来都不成功的原因所在——Intel试图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对抗,结果自然是不太好的,要不是Intel拥有这个星球上更先进的半导体工艺,ATOM根本都不可能出现。而ARM如果尝试去和X86拼性能,那结果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,原因刚刚也解释过了。不过这也不意味着ARM以后就只能占据低端,毕竟任何架构都有其优点,一旦有应用针对其进行优化,那么就可以扬长避短。X86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整个世界的资源都针对它进行了优化所致。只要能为ARM找到合适的应用与适合的领域,未来ARM也未必不可以进入更高的层次。

“国产芯”加速崛起,新架构谁担大任?

“不能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”,对芯片来说,架构就类似于地基。在危机倒逼下的中国芯片产业,正出现新的变化,自主创新的阵营逐渐充实,并加速试水新架构。

8月,国内首家RISC-V IP供应商芯来 科技 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,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,紧随其后,广东鲲鹏生态大会在广州举行,华为、广电运通共同研发的广电鲲鹏服务器对外发布,解决了广州本地没有服务器制造商的困境。

芯片架构,即指令集架构,通俗来说,指令集就像是一整套语言系统,CPU能够读懂并按照要求运行程序、硬件。截至目前,CPU主要有两大指令集,复杂指令集(CISC)架构x86,精简指令集(RISC)架构阵营有Arm、MIPS和RISC-V。

在服务器x86架构一家独大的当下,Arm、RISC-V正成为国内厂商集中突破的“长城口”,被视为换道超车的机会。

三大架构三分天下

在6月举行的2023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,苹果毅然宣布与合作了15年的老搭档英特尔“分手”,弃用传统的英特尔CPU,改用自研的Arm架构处理器。

这并非个案。8月,基于Arm架构的广电鲲鹏服务器正式对外发布,提供安全可靠自主创新的领先计算平台。

一直以来,全球超过九成服务器芯片市场都建立在英特尔x86架构上,其在PC市场一直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;而在移动互联时代,特别是云计算的爆发,需要向功耗低、微服务转变,Arm架构很快统领了移动市场的份额,并逐步觊觎PC的份额。

“在PC市场,x86架构的市场份额太高了,这不利于供应链安全,几乎所有的IT厂商都在试图打破一家独巧早大的格局,包括谷歌、亚马逊在内,都在研发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。”一位集成电路投资人士说,华为布局Arm架构,踏准掘宽信了发展的趋势,将为全球所有的IT厂商提供一个新的选择。

对英特尔x86架构发起挑战的,远不止于此。如果说Arm架构崛起于PC时代走向移动计算时代的转折点,物联网时代就是RISC-V成长的土壤。

与Arm同为RISC指令集架构的RISC-V,由于是开源的指令集,在此基础上开发的CPU和操作系统判轮不容易遭遇“卡脖子”,因此该架构被视为可与Arm一较高下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展望开源芯片前景时也曾对此寄予厚望:“RISC-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,在CPU领域形成英特尔x86、Arm、RISC-V三分天下的格局。”

芯片架构的生存之道一般是“中立策略”,如Arm只授权芯片设计方案,并不生产或销售芯片,因而可以将技术卖给其他公司而不存在竞争。

形势风云变幻,软银有意出售持有的Arm股份,而英伟达被传收购Arm已进入最终谈判阶段。这引发了外界对Arm新的担忧。

与华为前瞻性永久买断Arm的V8构架不同,新势力则愿意尝试RISC-V。而RISC-V的中立性,也为其赢得了更多拥趸。2023年,RISC-V基金会成立,其成员包括高通、英伟达、三星和谷歌、阿里、华米等300多家全球企业。

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种丹丹向媒体表示,在复杂国际形势下,RISC-V基金会已将总部迁往瑞士,体现出中立姿态,在主流指令集x86闭源、Arm授权费用昂贵的背景下,开源的RISC-V指令集,专攻物联网等新兴市场,与x86、Arm等生态形成错位竞争,是打破当前处理器垄断局面的潜在力量。

谁能跑出关键是生态构建

与苹果携完善的生态迁移Arm不同,国内厂商在转换架构时,无论是Arm还是RISC-V架构,都需要稳扎稳打构建新的生态。

即便是三星,有强大的芯片生产能力,庞大的出货量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应用,但最终三星仍要使用大量高通芯片,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其芯片Exynos缺乏生态。

张熙伟举例说,打消合作伙伴的顾虑就非常关键,部分合作伙伴能力参差不齐,有时候工程师们也会抱怨,为何不自己做得了。但既然是做生态,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,为了打消合作伙伴的疑虑,到2023年6月,伙伴生产的鲲鹏服务器销量已经超过了华为自产的TaiShan服务器。

同样,RISC-V要成为与Arm比肩甚至替代Arm的架构,更大的掣肘则是操作系统、算法库等软件生态的支持。相比之下,x86有微软支持的“Wintel”联盟,Arm有安卓支持的“AA”联盟,而RISC-V尚未有统一的操作系统。

芯来 科技 战略总监李珏坦言,RISC-V还处于热身期,客户要从原有的生态切换到RISC-V,需要付出一定的迁移学习成本,这也成为当下RISC-V在普及时遇到的阻力之一,目前,各个RISC-V厂商采取追随用户习惯的策略,让接口、编译器、操作界面等软环境尽量贴近长期使用Arm架构用户的使用习惯。

服务器 x86 risc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服务器 x86 risc,探究服务器的核心:x86和risc的区别,ARM X86 CISC RISC,“国产芯”加速崛起,新架构谁担大任?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腾讯云

相关推荐

云主机FTP软件:高效传输与安全管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

在云计算时代,云主机已成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托管应用和存储数据的首选。为了方便文件传输,FTP(文件传输协议)软件在云主机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云主机上配置和使用FTP软件...

云主机FP:引领未来计算,解锁无限可能

云主机FP(FloatingPoint)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中,针对浮点运算性能进行优化的虚拟机实例。浮点运算在科学计算、工程模拟、金融建模、图形处理等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,因此云主机FP的设计和配置...

云主机ECS:解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,高效、安全、灵活的云计算解决方案

云主机ECS(ElasticComputeService)是阿里云提供的一种弹性计算服务,它允许用户在云端创建和管理虚拟机实例。ECS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,能够满足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业...

云主机D盘:解锁无限存储空间,轻松应对大数据挑战!

云主机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服务器,它允许用户在云平台上创建、配置和管理虚拟机实例。在云主机中,磁盘分区是存储数据的关键部分,通常包括系统盘和数据盘。系统盘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运行应用...

云主机DNS解析:提升网站速度与稳定性的关键策略

云主机DNS(DomainNameSystem)是云计算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,它负责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,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易于记忆的域名访问云主机上的服务和应用。本文将深入探讨云主机DNS...

云主机C盘爆满?快速解决方法大揭秘,让你的服务器重获新生!

云主机C盘满了是一个常见但棘手的问题,尤其对于依赖云服务进行日常运营的企业和个人用户来说,这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下降、应用程序崩溃,甚至数据丢失。本文将详细探讨云主机C盘满的原因、影响以及解决方法。...

云主机CPU选择指南:提升性能与效率的关键决策

在选择云主机的CPU时,用户需要考虑多个因素,以确保所选的CPU能够满足其应用的需求,同时优化成本效益。以下是一些关键点,帮助用户在云主机CPU选择过程中做出明智的决策。了解应用的性能需求...

云主机CPU性能大比拼:揭秘顶级云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

云主机CPU是云计算环境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,它直接影响着云服务的性能、稳定性和用户体验。CPU,即中央处理器,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,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。在云主机中,CPU的性能决定了虚...

云主机ASP:高效搭建动态网站,轻松实现业务扩展与性能优化

云主机ASP(ActiveServerPages)是一种在云环境中运行ASP应用程序的技术。ASP是一种由微软开发的动态网页技术,允许开发者使用VBScript或JScript等脚本语言编写服务...

云主机API:解锁无限可能,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新纪元

云主机API(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)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一种编程接口,允许开发者通过编程方式管理和操作云主机资源。这些API通常基于RESTf...

云主机99idc:高效稳定,轻松搭建您的专属云端空间,一键部署,畅享无限可能!

云主机99idc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,其核心业务是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高性能、高可靠性的云主机服务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,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IT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云主机99i...

云主机80端口:解锁无限可能,开启高效网络新时代!

云主机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服务器,它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。在云主机中,80端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端口,通常用于HTTP协议,即网页服务。本文将详细探讨云主机80端口的相关内容...

云主机403错误:解锁高效解决方案,提升网站性能与安全

云主机403错误是一个常见的网络问题,通常表示用户在尝试访问某个资源时被服务器拒绝。这种错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包括权限问题、配置错误、防火墙设置等。以下是关于云主机403错误的一些详细信...

云主机360:全方位云端解决方案,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无忧

云主机360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服务器解决方案,它通过将物理服务器资源虚拟化,为用户提供灵活、高效、安全的计算服务。云主机360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弹性,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...

云主机301:引领未来云计算的新纪元,高效稳定,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!

云主机301是一种常见的网络重定向状态码,通常用于指示用户请求的资源已被永久移动到新的URL。在云计算环境中,云主机301状态码的出现可能涉及到多种技术和管理策略,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一现象。...

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: